国内应用行为分析(ABA)治疗孤独症儿童发展历程

2021-11-24 22:18 融教校园 阅读

       应用行为分析(ABA))作为有实证依据的孤独症主流疗育方法,近20年无疑是其快速发展时期,如果按其教学方法的发展轨迹来看,从最初的单一回合式教学(DDT)到自然情境教学(NET),到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RT)和语言行为(VB)等诸多教学法的拓展,既彰显其动态的自我进化能力,也体现了在实践应用中发展的生命力。应用行为分析(ABA)在国内的应用已有20余年时间,其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始起步

       我国的孤独症康复教育机构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第一家民办组织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由孤独症家长田惠萍女士创办,开创了应用行为分析(ABA)在中国应用的先河,期间以应用行为分析(ABA)技术培训家长,干预孤独症儿童,帮助其他孤独症康复教育机构培训老师,使国内孤独症家长和机构较早地了解到应用行为分析(ABA)的有效性,并得到专业帮助。

       早期国内孤独症康复教育机构基本都是民办,80%是由孤独症家长创办,规模和质量非常有限。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应用使早期机构打下了较好的专业基础,但整体上,基本是采用DDT模式,教师获取专业资源的渠道非常少,康复教育质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机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二、广泛应用阶段

       进入21世纪后,应用行为分析(ABA)进入广泛应用阶段。特别是2003年中国残联首次将孤独症纳入残疾人基本调查范畴,为了帮助孤独症儿童和家庭,中国残联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均把孤独症列入主要的支持对象,2006年把孤独症正式纳入精神残疾之列,并于2006年首次写进《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之中。在组织建设方面,中国残联批准成立了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孤独症人群的“代表、维权、服务”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自此,中国孤独症康复教育机构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国内应用行为分析专业人才在质与量方面都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严重影响康复效果和机构自身的发展,严峻的现状包括:

       1. 对应用行为分析的误区和误用很多;

       2. 应用行为分析师资严重缺乏;

       3. 国人参与应用行为分析国际认证困难重重;

       4. 孤独症服务机构专业提升路径少;

       5. 国内缺乏系统化孤独症师资培养模式。

 

       三、快速发展

       2010年起,政府不断加大孤独症服务和政策扶持力度,机构数量快速增加,一些专业人员开始创办孤独症康复教育机构,公办康复教育机构也越来越多,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要求逐渐增强,一些高校研究者、在国外获得应用行为分析认证的专业师资开始重视理论、实践研究,ABA在国内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电话

167-1013-1322

邮箱

3135380456@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