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从教室开始,构建一个包容的社会

2025-10-31 23:56 jkglxt_admin 阅读

将特殊需要儿童安置在普通教室只是融合教育的第一步。真正的融合,发生在每一天的课堂互动与教学设计之中。它要求教育者运用智慧与策略,创造一个能让所有孩子,无论其能力高低,都能学有所得、共同成长的融合课堂

课程调整,让学习目标“弹性化”

在融合课堂中,“一刀切”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不再适用。教师需要根据特殊需要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个性化调整。这包括调整学习目标的难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如带有图片的任务卡、语音播放的习题),以及设计多元化的成果展示方式(如允许学生用口述代替书写,用绘画代替作文)。这种“弹性化”的课程设计,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能力基础上获得进步,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合作学习,让同伴成为“小老师”

合作学习是融合课堂极具价值的策略。教师有意识地将不同能力的学生编入同一小组,通过结构化的小组任务,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互助。普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讲解和示范,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培养了领导力与同理心;特殊需要学生则获得了来自同伴的即时支持,学习了社交技能,更好地融入了集体。这种“兵教兵”的模式,营造了互利共赢的学习氛围。

正向行为支持,营造积极班级文化

对于特殊需要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融合教育强调“正向行为支持”。教师会努力理解行为背后的沟通意图,并通过教导替代性的恰当行为、提前预告活动变更、及时表扬积极表现等方式进行引导。同时,教师会在全班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积极的班级规则和文化,让所有学生都明白尊重、帮助与包容是值得赞赏的品质。这为融合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保障。

融合教育的实践,精细而充满挑战,但它所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它不仅在教授知识,更在塑造一个未来社会的缩影——一个更懂得合作、更善于理解、更充满温情的包容性社会。

电话

167-1013-1322

邮箱

3135380456@qq.com

TOP